网站首页 > 正文

吟诵的“传”与“承”

发布时间:2024-03-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祁海莲,曾任鹿鸣诗社文秘部部长,热爱阅读,喜欢文学,一直向往诗和远方,爱笑爱乐,也爱自由自在。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诵读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吟诵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体系,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朗诵从西方传入中国,对传统读书法产生了冲击,吟诵逐渐隐没,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吟诵于古人而言,是最寻常的读书法。读书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经典。吟诵不仅是读书法,也是创作法。古人吟诵诗文,涵泳中构思,吟诵中推敲,吟诵也是汉诗文的活态艺术形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有这样一段回忆: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了下去,静了下去,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特意用了两个“~~”符号,那朗读为什么要加这样的曲线符号呢?因为那就是吟诵。吟诵的很多性质在这一段描写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吟诵是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通过教育体系(私塾和官学)代代相传;第二,吟诵是教学方式、是学习方式,也是自娱的方式,修身养性,多有益处;第三,吟诵中的吟是有曲调的读,而诵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朗读;第四,吟诵者是摇头晃脑,沉浸在诗文的境界里,陶然自得。

吟诵不仅是单纯的读书法,也是一种创作法。鲁迅先生《无题》写道:“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了自己创作诗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吟”。诗是吟成的,而后找纸笔记录下来,即为诗。古人关于吟诗的句子很多,譬如: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终日歌吟如狂叟”等等,不胜枚举。可见,吟诵是古代文人的创作方式。古诗人写诗时,边构思,边沉吟,吟诵声不绝于耳,诗意流淌于心,直至鲁迅先生的时代,吟诵亦如此。其实,不仅诗歌创作通过吟诵完成,古乐府、词、曲这类歌诗,也吟诵而成。另外,当乐府、词曲失去音乐的今天,我们按照吟诵规则,通过因声求气,感受作品的声韵之美。吟诵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国人独特的表达方式。

吟诵受方言、地方音乐、曲艺的影响较大。在吟诵发展中,方言吟诵尤为突出。由于域不同,文化多元,吟诵发展中形成了多种腔调,以及不同流派,如潮汕腔、江浙腔、中原腔、北京腔、关中腔、巴蜀腔、楚腔等等,这些所谓的地区腔,其实就是受地区文化而形成的吟诵调。为了区分具体的吟诵流派,我们称之为“腔”。与区域化的腔所不同的是有多种吟诵调派别,如现在著名的唐调、越调、华调、葛调、叶调等等。不同吟诵流派有清晰的师承或家传脉络,并且有传承人代表。吟诵作为在官学、或私学教学中的基本读书法,在口耳相传中形成稳定且具有独具特色的风格,如葛调,是由赵元任先生传给葛毅清先生,葛先生将此发扬光大,后传授于吕守经先生,吕先生又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葛调主要流传于南京地区,显然受越剧曲调的影响,葛调吟诵具有婉转优美的特点,与流传于中原河南郑州的华调形成鲜明的区别。华调是经河南大学华锺彦先生和华锋先生父子二人之手腔格化定型的吟诵调,被尊称为“华调”华调浑厚、沉郁,极富中原音乐的特点。另如台湾的宜兰调,是源自宜兰地区的童谣,吟诵起来自然流露出欢快活动的旋律。传统吟诵调,或吟诵流派是吟诵学习的典范。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传统吟诵调的推广举步维艰。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吟诵应该走向大众化,这是其发展趋势。因此,首都师范大学的徐建顺老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予多方采录而来的吟诵调和收集的吟诵资料,面向全国推出了普通话吟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普通话吟诵逐渐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并被老师们运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如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吟诵,难以靠一己之力而推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吟诵正面临着被遗失的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吟诵能够焕发新的生机,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大众生活。如何保护和传承吟诵,笔者有如下思考,仅供参考:

其一,学者引领,教师推行。通过专家学者的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吟诵教学名师,他们普及吟诵知识,提高大众对吟诵的认识和欣赏水平。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把吟诵纳入小学课程体系,让学生们从小接触和学习吟诵艺术。

其二,丰富吟诵活动,展示吟诵魅力。我们可以举办各种吟诵比赛和文化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了解和体验吟诵的魅力,从而培养起对吟诵的兴趣和热爱。就像纳老师在大学开设“中华经典吟诵”课程,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到吟诵的精华,继而让这些学生到各幼儿园、中小学,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从小接触吟诵,提高他们对吟诵的认识并欣赏吟诵的魅力。

其三,鼓励广大吟诵者守正创新,与时俱进。鼓励师生创新和深化吟诵艺术。传统吟诵形式固然珍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要不断创新,使吟诵艺术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可以探索吟诵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创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吟诵作品。也可在吟诵中引入新的表演元素和舞台技术,使吟诵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创新,我们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对吟诵艺术产生兴趣,提高吟诵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其四,将吟诵纳入非遗,加大保护力度。我们可以加大对吟诵艺术的保护力度。吟诵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国家级的保护和支持。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吟诵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保护吟诵调的版权和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强对吟诵艺术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演出场地和环境,保证吟诵能够得以传承和展示。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吟诵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吟诵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度。通过与外国吟诵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艺术的融合与创新,扩大吟诵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能增进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了解和友谊,推动世界各地对吟诵艺术的认知与热爱。

吟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为了保护和传承吟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和欣赏吟诵的魅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中国的吟诵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欣赏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顾问:马敬芳

              指导:纳秀艳 马豪杰 王静

社长:马佳琰

                                                                   编辑:刘玲

                                                                   审核:刘玲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澳门威斯尼斯人官网进入